中式轻食,不是减脂人的一场苦难修行。
在长沙麓谷工作的小雷减肥,每天中午都会点一份轻食外卖,鸡胸、牛肉、荞麦面、青菜叶、黄瓜丝...再加一份酱料,就是她的午餐配方。“第二个月,瘦了三四斤了,但是减脂餐我真的快吃吐了。”小雷忍不住吐槽。
另一边,在万家丽附近上班的琴琴,定了一份中式轻食的月餐,每天都有不同的搭配。“总算找到一家好吃的轻食店了,味道不错,而且热量也不高。”
近几年来,随着健康饮食概念的深入人心,和减脂需求的日渐增长,轻食,成为了年轻人群常见的一种饮食观念,但“不好吃”“贵”“分量少”等质疑一直都伴随着轻食行业的发展。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直到中式轻食这个名词的出现,再次引发了关注。中式轻食究竟能否加热轻食市场?又将如何破局?
中式轻食火了
说到轻食,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“吃草”,是生菜沙拉、香煎鸡胸肉等等。实际上,轻食并不是指一种特定的食物,而是餐饮的一种形态。“轻”是指食材分量,更指食材烹饪方式简约,让食用者的营养摄取无负担、无压力,更健康。
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《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》明确规定,轻食应遵循品种多样、合理搭配的原则,至少包括蔬菜、水果、谷物、大豆坚果、奶制品、油盐等食材中的4类,总品种不宜少于6种。
中国市场上的轻食,可以追溯到近20年前。据了解,2002年新元素餐厅落地上海,主打产品是沙拉、三明治、果汁果昔等,算得上是中国轻食市场的一批品牌。但轻食在当时还非常小众,并没有形成规模。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直到2014年前后,健身行业兴起、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明显提升,以低卡、健康、减脂等为关键词的轻食开始兴起。各大轻食品牌也相继崛起,在线下迅速铺开门店。
据媒体不完全统计,2015年至2018年间,轻食赛道获得了至少10亿元的融资。其中,甜心摇滚沙拉完成4轮共近亿元的融资,gaga鲜语获1.8亿元A轮融资……
但随着红轻食品牌的起起落落,2018年后,资本将目光转向了茶饮、粉面等餐饮品类,轻食品类遇冷,并没有迎来大规模爆发,还因为盲目扩张、价格定位偏高等被盖上了“割韭菜”的标签,许多传统轻食品牌不得不面临退场。
而近两年轻食热度的回归,则是源于新名词“中式轻食”。
中式轻食不同于传统沙拉,食材更丰富,制作方式更多样化,凉拌、白灼、油焖都有尝试。作为一个没有太多参考标准的新菜系,只要是低糖、低盐、低油的做法,都称得上是一份中式轻食。
业内品牌也为此绞尽了脑汁,老玩家例如沙野轻食,推出产品的“中餐化”;盒马推出中式沙拉、魔芋凉皮等中式轻食类商品,其中中式沙拉上市3个月,销量就猛增4倍;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新的年轻创业者们,则将轻食的健康理念与中式快餐相结合,研究出既符合健身塑身需求,又符合国人口味的中式营养餐。
如今的轻食市场,因为中式轻食的崛起而重新坚定了市场信心。
事实上,据《2021中国轻食沙拉行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》,2020年,全国轻食门店新开店5792家,关店3985家;轻食是少数几个在2020年门店数还能保持增长的餐饮品类之一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1年国内轻食代餐行业市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95.6%,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会达到1200亿元。
有需求就有发展的空间,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存“轻食”相关企业超过1.3万家,2021年新增相关企业超过6千家,同比增长75.87%。
那在种种条件之下,中式轻食会是轻食市场下一轮的核心增长力吗?